0 Comments

出生兩週的寶寶,體重可能沒有太大變化,他開始會對人聲有反應,小手可以呈握拳狀。喝奶之後可能會出現吐奶現象,這都是因為新生兒生理結構而造成的,你不用太過擔心,寶寶長大點後這種情況就會慢慢減少。

男嬰:身高46.9-54.0cm;體重2.58-4.18kg;頭圍32.1-36.8cm。

女嬰:身高46.4-53.2cm;體重2.54-4.10kg;頭圍31.6-36.4cm。

寶寶的能力發展主要是指:大運動、精細動作、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覺、味覺和語言、情緒、社交等方面的全面發展,只是每個寶寶各個月齡重點稍有不同,這也和寶寶的自身發育特點有關係,2周寶寶的基本能力表現包括:

語言能力:這時寶寶的發音以哭聲為主,也有一些是咳嗽聲和吃奶時的發音,這些聲音絕大多數都是新生寶寶不能自己控製而發出的聲音,因此,可以稱為非自控音”。

運動能力:對人聲有反應;雙手通常稱握拳狀或只是稍微張開。

母乳是新媽媽專門為寶寶精心生產製作的天然食品和飲料,其中含有新生兒成長所需要的全部營養成分,特別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細胞和多種免疫球蛋白,可避免寶寶受各種微生物的侵擾,母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,含量較高且顆粒小,最易於寶寶消化吸收,並能誘發良好的食慾。若是早產兒、雙胎兒以及患消化道疾病的新生兒,則應從出生後第2週就開始添加魚肝油,每天最多不超過5-7滴,一個月後改為每天3-5滴。

新生兒每兩小時需要餵奶1次,一天餵的次數多達8-10次。新生寶寶需要的乳量為:每450克體重3千克的寶寶每日需要攝入乳汁400-625毫升。母親可在每次哺乳3小時候繼續蜂蜜乳汁80-100毫升,每日母親分泌乳汁720-950毫升是足夠寶寶喝的。母乳喂養的嬰兒可能比奶粉餵養的嬰兒餵食次數多,這是由於母乳吸收快的緣故。

1、正確進行母乳喂養

對於正處於哺乳期的媽媽而言,要特別關注日常飲食:哺乳媽媽要注意攝入的蛋白質要多一些,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僅有40%轉化為母乳中的蛋白質。哺乳媽媽應該攝入足夠的熱量和水。較多的鈣、鐵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C。哺乳期的媽媽不應該挑食,偏食,否則會影響母乳的質量。要知道高質高產的母乳是靠媽媽“吃”出來的。

餵母奶者要注意營養的攝取。基本上要做到均衡飲食。餵奶時,每天大約要消耗2 100-4 200焦耳的熱量;媽媽所攝取的食物種類,也會直接影響到乳汁的分泌與質量。因此,均衡攝取各種食物是很重要的,它們包括醣類、脂肪、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5大營養元素。哺乳媽媽要特別注意鈣質與鐵質的吸收,這方面可從奶類或豆製品中攝取。民間食療,如豬蹄、麻油雞、鯽魚湯等,也都是下奶的食物,可以吃,但不可過量,以免造成肥胖。

2、沒有母乳,採取其他方式餵養

雖然現在都提倡母乳喂養,可是有些媽媽確真的沒有母乳或者母乳很少。這時可以選擇人工餵養或者混合餵養的方式來替代全部母乳喂養。

3、臍帶未脫落之前的護理

臍帶未脫落以前,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,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,以免排尿後濕到臍部創面。一般10-21天內,臍帶殘端就會結痂並脫落,留下一個小傷口,幾天后會癒合。

這周寶寶不用體檢,如果你對育兒問題有什麼疑問,可以先記下,等到下次體檢時,向醫生諮詢。下次體檢將在寶寶第28天的時候進行,請按時帶寶寶進行身體檢查。以下為你介紹28天體檢的檢查內容,方便你提前了解做好準備。

第二次體檢

檢查時間:寶寶出生後28天,寶寶1個月。

體檢項目:測身高及體重、頭部,眼部與耳部、頸部與胸部,呼吸頻率,有無呼吸困難、腹部與起步、臀部,是否存在脊柱裂、生殖器及肛門有無畸形,男嬰的睾丸是否下降至陰囊、四肢有無多指或併指(趾),雙大腿能否攤平等。

溫馨提示:滿月體檢尤為重要,這個時候還要為寶寶辦理計劃免疫卡,以確保能夠及時給寶寶注射疫苗。

本週沒有需要給寶寶接種的疫苗。寶寶4週時需要接種的疫苗為乙肝疫苗(第二次)。

乙肝疫苗:寶寶4週時需要給寶寶打第二針乙肝疫苗加強針,這樣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乙肝。乙肝疫苗是用於預防乙肝的特殊藥物。疫苗接種後,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,這種抗體存在於人的體液之中,乙肝病毒一旦出現,抗體會立即作用,將其清除,阻止感染,並不會傷害肝臟,從而使人體具有了預防乙肝的免疫力,從而達到預防乙肝感染的目的。

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。現有的肝硬化、肝癌多從乙肝發展而來,成功地預防乙肝,實際就是防硬化、防肝癌第一針。

SHARE THIS:

Author

bbnamehk@gmail.com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