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剛出生的寶寶並不像圖畫上的嬰兒那樣嬌嫩飽滿,他會整天都在睡覺;出生第2天,會排出墨綠色的胎便;每天排尿6-10次,排尿次數多,但量很少;出生1週時體重會稍有下降;出生第3天,可能會出現黃疸,7天左右自行消退。
男嬰:身高45.2-52.2cm;體重2.26-3.73kg;頭圍30.9-35.7cm。
女嬰:身高44.7-51.4cm;體重2.26-3.63kg;頭圍30.4-35.2cm
寶寶出生第1週,雖然他看上去很柔弱,實際上寶寶有著令你驚奇的視、聽、聞、味覺能力。出生後半小時內他就能吮吸和吞嚥母乳,出生當天,就開始排泄大小便。還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幫助自己與外界溝通。
新生兒在母體內的時候,完全依靠媽媽的營養供給,但是出生以後,就得靠寶寶自己攝取營養。足月兒除胰澱粉酶外,其餘消化酶均已足夠消化蛋白質和脂肪。早產兒各種消化酶不足,膽酸分泌較少,不能將脂肪乳化。故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。
新生期,嬰兒只需奶餵養就足夠了。最初幾天,媽媽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,初乳量很少,較黏稠,顏色發黃。初乳富含營養物質,對新生兒機體免疫有增強作用,可預防新生兒感染。而後來的乳汁中各種細胞成分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日趨下降。
另外,初乳中含的脂肪量沒有成熟乳高,這正好和剛出生的小兒胃腸道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差相適應。初乳中鋅的含量也很高,據測定分娩後12天內的初乳中含有大量鋅,平均濃度為血清鋅的4—7倍,此後人乳含鋅量迅速下降。鋅對促進小兒生長發育有好處。
1、臍帶護理
因為臍帶殘端血管與新生兒的血管相連,如果護理不好,臍部會被細菌感染,出現膿性分泌物而發生臍炎,甚至危及生命。在臍帶未脫落以前,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,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,以免排尿後濕到臍部創面。
2、新生兒睡眠
(1)督促寶寶規律睡眠:大多數寶寶睡不好都是因為習慣不好,沒有形成生物鐘,所以也沒有規律的睡眠,結果導致他們的醒和睡是不分白天黑夜的。父母們應該在寶寶較小的時候,就訓練寶寶形成生物鐘,讓晚上睡整覺形成一種習慣。
(2)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:寶寶的午睡與晚上的睡眠質量有很大關係。夜間睡眠影響著午睡,同樣,午睡時間過長或者睡得過晚也不利於晚上順利入睡。所以,寶寶的午睡要定時定點,一般睡覺時間在正午或下午的早些時候,比如中午從一點開始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。
(3)控制臥室的光與聲:用光與聲音來促進寶寶生物鐘的形成,通過光亮、黑暗的對比讓寶寶學會白天與黑夜,醒著與睡著的區別。
(4)每天遵循就寢程序:安排一個整體的就寢過程,對寶寶的規律睡眠習慣養成也很有幫助。
(5)安全舒適的床上環境:在寶寶的小床上營造一個安全舒適、像媽媽的溫暖懷抱一樣的環境是最佳的辦法。在寶寶睡前,父母就做好以下準備,在身體兩旁分別加上一個柔軟的小靠枕、或者小毛毯,以便寶寶夜裡驚醒四處踢踹時能感覺到柔軟的物體,誤以為是媽媽的身體,這樣他就會安然睡去。
出生後半小時內他就能吮吸和吞嚥母乳,出生當天,就開始排泄大小便,還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幫助自己與外界溝通。第一次體檢在一般在出生後立刻進行,中如果發現寶寶異常,可及早進行治療。
第一次體檢
檢查時間:寶寶剛出生,寶寶1週。
體檢項目:皮膚顏色等身體各個部位、心率、刺激後反應、肌張力、呼吸等項目。
溫馨提示:剛出生的寶寶雖然看上去很柔弱,實際上寶寶有著令你驚奇的視、聽、聞、味覺能力。給寶寶進行體檢,可以更清楚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況。
本週需要給寶寶接種的疫苗有:乙肝疫苗(第一次)、卡介苗。
1、乙肝疫苗(第一次):這週需要給寶寶接種第一次乙肝疫苗,第一針在新生寶寶在出生後48小時內需要接種,此外,如果媽媽是肝炎病毒攜帶者的出生後應立即接種,這樣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乙肝。乙肝疫苗是用於預防乙肝的特殊藥物。
疫苗接種後,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,這種抗體存在於人的體液之中,乙肝病毒一旦出現,抗體會立即作用,將其清除,阻止感染,並不會傷害肝臟,從而使人體具有了預防乙肝的免疫力,從而達到預防乙肝感染的目的。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。現有的肝硬化、肝癌多從乙肝發展而來,成功地預防乙肝,實際就是防硬化、防肝癌第一針。
2、卡介苗:主要對像是新生嬰幼兒,接種後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,特別是能防止那些嚴重類型的結核病,如結核性腦膜炎。正常出生,體重在2500克以上的寶寶,出生24小時以後,就可以接種卡介苗,最遲應該在1周歲前完成接種。